兑换亭(油画 姚志伟)
30年代上海滩,南京路旁边,有较关洋钿兑换亭。来兑换钞票额大多数是黄包车夫和做小生意额人。格点人对钞票(纸币,甚至钱庄的庄票、支票等)是勿忒相信额,伊拉认为最可靠额还是银洋钿和银元,捏了手里有份量,格搿才是伊拉认为货真价实额财富。纸币怕明朝要贬值,奈了手里夜到头会困勿着觉。
格个辰光一枚铜板可以买十粒糖果、或者大饼油条一付。如果去城隍庙白相,一枚铜板可以买一块梨膏糖,两枚铜板买一碗酒酿圆子,四枚铜板买一碗大肉面,肉又大又厚,份量十足,不像现在额肴肉面,肉片比纸头厚一点点,邦老底子是不好比额。
当时额上海滩,市面上流通额货币勿统一,既有银两、银元,又有各种铜板和贬值额钞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发行额纸币,通常打七折使用)。银元是当时额流通货,讲起来有好几种,来历又各不相同,其中有袁世凯元、龙元、孙中山元之分,用起来牢勿便当咯。后来流通额银元,通常为白银,其中银额最标准额是墨西哥银元,因其正面有一只鹰而被称为“鹰元”,上海人又称之为“洋钿”。
清末时期,清廷从外国引进机器铸造银币,正面刻了一条龙所以称为“龙元”;到了民国,袁世凯上台又铸造了新银元,银元正面有一只老大额袁世凯颗郎头,格就是大名鼎鼎额“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