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O后孩子的生态友谊观
今天回家时,一幅兴冲冲的样子。“有什么开心事?”我问。“你不知道我今天那个开心哦!”然儿说,“你不知道,我似乎真的长大了,像你们大人一样,学会去开导别人了。”
然儿说她的个女同学,有一个七人的交往圈子,不过大多数都是为了好玩才聚到一起的,其实真正可以说心里话的就只有一个,很铁的那种“姐们”。可是这个同学竟然与另外一个同学又粘在一起了,这个同学又是她的“死对头”,她很不愿意这个“姐们”跟那个同学在一起。本来,她在这个圈子就不够受重视,在她在讲话时,很多时候没有人听,不是被岔开,就是没人呼应,有一种孤独和寂寞。她也不想失去这个小学六年的朋友,更何况就要毕业,不知如何是好。
然儿就建议她跟“姐们”说清楚,让她的朋友知道她的这种想法,就看那位“姐们”如何作选择,如何作决定。然儿劝她要想开点,不必纠缠于细节,好朋友是永远的,如果因为这些事那“姐们”反目,说明那不是你永远的朋友。因为她们的性格太相似了。往往性格相近的同学不可能成为永远的好朋友,比如说两个人都要强,那谁让谁啊?又比如两个人性格都内向,要是谁爱了委曲,肯定都不说,肯定就形成误会,最后做也不了朋友。
然儿说,看到她边叙述边流泪的样子,挺痛苦的,连自己也差点流泪了。“要是你们哭成一堆那才喜剧啦?”我调侃着说。“那才不会啦!”然儿说:“因为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我可已经解决好了(注:哼,我怎么不知道啊?还对老爸保密!),我可以把这些经验告诉给她。其实我还是挺幸运的,小学毕业了,我们还有三、四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什么话都可以说,绝对不会误解和生气的,在一起时,很开心和自在的那种。尽管不是经常粘在一起,但心灵是通的,有时就凭一句话、一个眼神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我们特别认同朋友的特长和优秀,是内心特别欣赏和羡慕的那种,而不是嫉妒,哪怕对方也有一些不可原谅的缺点,我们相互间也可以宽容。所以,不论以后时空怎么变化,即使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心里会想着对方,关注对方的,因为那是我们在心里认定的好朋友呀。”
我再次提到然儿你怎么没有跟着哭时,她说:“如果瞬间我有想哭的念头,我也会强忍着的,因为你想一想啊,如果我也哭了,她会哭得更厉害的。因为如果我也跟着哭,她不是觉得她很惨吗?她会哭得更厉害的!爸爸,你说是不是?”,“呵呵,倒也是喔!”我赞同她的观点和做法,不过我倒觉得,怎么然儿像个大人了!
说得挺兴奋时,我看了一下时间:“明天要考试,你们还在谈这些影响心情的事呀?”
“怎么会啦?心情好了,明天不就会发挥得更好吗?心情都是大问题啦!更何况我们在谈论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将主要知识和方法过了一遍,心里踏实多了,心里不舒服,谁想看书啊?”然儿继续告诉我:“你不知道,我们今天看书的效果特别好,还是自己心情最重要!”
他们更加重视自我的心理需求、价值取向、个性发展和内心感悟。这就是典型的90后孩子哦。
想起周国平先生去年曾有一文《论友谊》,对部分意趣相投的几段,摘录在此,与然儿共赏。心想然儿不可能全部看懂,或者说全部理解到,但也许,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有一个参考标高吧。
1、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2、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3、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隔行如隔山,但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6、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7、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10、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