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富不能富孩子——那些富人与孩子的故事
一项调查显示,每7名富豪中有1人担心的是:父辈财产使子女失去动力和野心,财产越多的富豪担忧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担忧高居“富豪忧虑榜”的第二位,首位是个人健康。古今中外,家境殷实、有所成就的知名爸爸们,是如何引导子女面对财富的?
1、奥巴马:欲为女儿找最低薪工作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年轻时都做过最低工资的工作,如今也希望为两个女儿寻找最低薪工作,让她们体验一把赚钱糊口的“亚历山大”。
他说:“我们正找机会让她们感受工作并赚取回报不一定是好玩、刺激和公平的,可是大多数人每天都这样过日子。
2、盖茨:再富不能富孩子
比尔·盖茨和妻子美琳达都十分疼爱孩子,但他们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无忧无虑中 将会一事无成。”
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孩子们零用钱很有限,必须通过做家务来获得零用钱,13岁以后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认为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站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来说不是好事。
谈及子女教育,盖茨表示,越早让子女了解世界的不平等,越早鼓励子女到贫穷国家去接触当地人,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帮助。“我女儿看过一段录像后,总想知道贫穷国家同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她能为录像中的那个孤儿做点什么。”对于三个孩子,大方向上,他和他的妻子一直努力淡化财富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尽量剥离家世带来的特权感,让他们远离镁光灯,做普通的孩子。
2008年,盖茨承诺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全数捐出,不给子女留一分钱。
3、巴菲特:金钱会将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复杂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富二代”彼得·巴菲特在19岁那年终止自己在斯坦福大学的学业,投身于音乐创作。当时他身无分文,但父亲不会再给他一分钱的生活费。“因为我已经成年了,而且父亲本来就是个吝啬鬼。”彼得笑着说。祖父曾经给了他9万美元,却被父亲拿去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
他跟儿子说:“再过10年,这些钱至少能变成900万美元。”彼得却很快就卖了股票,拿着这笔钱搬到旧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然后,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人们提供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断断续续地有顾客来,一个星期录几个小时,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
30岁那年,彼得一家四口还住在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很想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些,于是生平第一次开口跟父亲借钱。父亲摇着头说:“金钱会将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
父亲拒绝借钱给自己,让彼得沮丧了好一阵子。他一气之下贷款买了套大房子。几年之后,他不堪还贷的压力,又将大房子卖掉换了套小公寓。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亲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
音乐工作室在不断发展壮大,彼得想做一次巡回演出,但需要很大一笔钱,父亲跟他说:“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借给你。”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机构和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问:“跟你爸要,不就得了?”彼得不得不厚着脸皮跟人说:“其实,沃伦·巴菲特除了做慈善事业很大方外,从不轻易给人一美分。”最终,靠着四处筹借的钱和父亲借给他的那10%的钱,由彼得策划、编写的音乐舞蹈剧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
2006年,沃伦·巴菲特把大部分财产—高达370亿美元的钱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之前的3个月,巴菲特给彼得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彼得真诚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真为你骄傲!”从不表扬儿子的巴菲特则回应道:“孩子,我也为你骄傲!”对父亲来说,儿子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投入和专注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变的平常心和淡定,都无愧于“巴菲特”这个姓氏。
4、司马光:关心子女非金银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一生教子,修身为要,俭朴为重。
常教诲其子司马康:“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教子警句,被经久传诵。
遵父教诲,司马康以俭朴自律,学有所成,博古通今,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为官做人廉洁俭朴。
5、林则徐:留财子孙做什么?
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聪慧,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6、蒋震:对金钱的态度比拥有金钱更重要
香港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商和销售商蒋震,从贫苦农民成为亿万富豪,自奉甚俭。
1990年,年近70的蒋震把他震雄集团价值30多亿港币的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成立“蒋氏工业慈善资金”,培养中国的工业技术专家。同时,他经常教育子女不要不劳而获,要做对社会有贡献、有责任感的人。
他的六女一子都懂得父亲所说的“对金钱的态度比拥有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四女儿蒋丽莉说:“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财富,是对金钱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态度,这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
7、曾国藩: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他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纪鸿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8、毛 泽 东:没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
毛 新 宇在《母亲邵华》中提到,爷爷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我们能继承的,是爷爷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爷爷那些厚重如山、深邃似海的精神财富,完全是全民共享、人类共有的公共资源,而作为毛 泽 东的孙子,我只不过是更有义务、更有责任使之发扬光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