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专家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你不表达就会被表达

专家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你不表达就会被表达

[b] 树立形象找到符号才是关键  要选代表中国的特有文化符号 应该像电影一样根植于潜意识 新公共外交是好途径  在3月3日下午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连续两年在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公共外交”,并且总共提及六次,一时间“公共外交”成为热词。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以往我们不太愿意讲故事,这给别人先讲中国故事提供了机会。而别人讲的故事可能是假的、失真的,等别人讲完了假故事,我们再去讲真故事,已经晚了。”
  “先入为主,中外皆如此。”赵启正用这句话概括了中国要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国家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应该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推广自己的国家形象?
  本报通过采访各个行业的专家,试图为这个正在论证的命题进行求解。
  何为国家形象
  能代表中国的特有文化符号
  “什么是国家形象?无非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给其他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总体印象。”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给国家形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在他看来,这种印象必须是能够代表中国的特有文化符号。
  有人认为,国家形象要靠宣传攻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编剧王兴东就力捧国家形象宣传片。而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则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春节”来宣传国家形象。
  政协委员、著名文艺理论家冯双白也表示,中国国家形象应该是富有自己传统文化个性的形象,比如孔子的一些理念、孙子兵法还有中国人“和”的观念等,中国形象应该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和历史哲学根基的形象。
  而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却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是长时间的、默默的、春风化雨般形成的,一定是极其丰富的。这种丰富性不是简单地靠国家宣传片的形式就能表达的。
  田青说,“汶川地震,举国救助,总理在废墟前喊话,这是国家形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这也是国家形象。”
  为什么要树立国家形象
  你不去表达就要“被表达”
  上海交通大学正在进行一系列国家形象建设的摸底工作——中国国家形象系列实证调研。这项工作具体由上海交大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负责。
  该基地执行主任徐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美国普通民众心中,中国曾经一度是个很神秘的国家,随着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民众在享受这一福利之后对中国的了解正逐步加深,但却仍然不够丰富和全面。
  中国国家形象片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辉举了个例子,他说,国内有个专家去美国访问交流期间,一位大学校园的警官就曾问过他“中国小偷被抓住后,是不是要被剁手指”。这个看似可笑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出现了严重的障碍。
  用国家形象片总导演高小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出的感慨来说就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如果你不去表达自己,就必然被别人所表达。而这样的表达可能是扭曲的,甚至完全违背事实。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兼公共外交小组召集人韩方明也认为,国际环境变化了,中国自身的情况变化了,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变化了,因此中国不能因循守旧,“闷声发财”的岁月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啥样
  贩卖“文明”外国人不感冒
  上海交大进行的国家形象摸底调查数据出炉后,徐剑对结果感到很吃惊。尽管美国百姓普遍看

TOP

今日热门主题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