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由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全街的商业经营以传统特色行业为主流,突出传统民俗文化,营造海派文化氛围。
上海老街以馆驿街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经过装饰和改造,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老街两侧恢复了花格窗、排门板、范氏栏杆、落地摇杆门等,再配以屋顶上的飞檐翘角,花边滴水和马头墙。西段的房屋外立面仿明清建筑,突出上海老城厢的民俗风情,黛瓦粉墙,红柱飞檐,上海老街重现了童涵春、老同盛、吴良材、万有全、裘天宝、老上海茶馆、德顺酒菜馆、春风得意楼、西施豆腐房、丁娘子布庄、荣顺馆、博印堂等百年老店,同时开设丹凤茶楼、名医堂等富有传统特色的商铺。它和北侧的“明星街”一起向您呈现出老上海商旅百业、市井百态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
七宝古镇的老街位于新街青年路傍,复古的老街广场气度不凡、气派古老,参观者一眼望去会精神一震、眼目一亮,确实使人有一种回归明清时代的感觉。
七宝古镇的老街广场正中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上正面浑厚有力的“七宝老街”与反面的“北宋遗存”,石牌坊的四边石柱上的“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鐘。飞纱十里接蒲溪,市声千年唱金鸡。”老街广场正中鐘楼的“汆来鐘”等都由上海著名中青年书法家书写。整个七宝老街的题字与楹联都与七宝镇的“七宝”有关,在“七宝”上做文章,来凸现七宝老街的生存价值,也是七宝老街的天生资源与文化底蕴。
上海历史上有大泖、圆泖、长泖,此三泖位于朱家角、沈巷、西岑、莲盛一带,今只留有圆泖一部分,此圆泖的一部分靠近石湖塘镇的斜塘与泖河通淀山湖,也位于七宝镇的西南。
如今的七宝老街以蒲汇塘桥为中心,老街分北大街、南大街,全长八百多米。老街两旁大多是二层楼的仿古建筑,红墙黑瓦,白木门窗,木制的店号牌悬挂在街面门上,狭长的街面上铺盖着青砖石板,粗略一看,一条实实在在的明清古街竖在你的面前,使久未出门的人们有一股冲动,一股激情,一份欣喜,一份诗意。
由北大街向南大街游动,老街上确实开出了不少古色古香的酒肆茶楼、作坊小吃及上海百年老店的分店,七宝白切羊肉、七宝大曲、七宝小吃、绍兴黄酒,使人醇醉其中。
最有老街古气、古味的还是“七宝书场”。走进白木台子、登子的茶室,窜过石板铺地的天井,天井的尽头是一幢二百多平方米的古老旧屋,跨进旧屋只见陈旧的四壁和乌黑的屋顶,一个简单破损的说书台立在正中前方,十几排旧长登排列在台前,每个长登的背后有一块狭长板条,可放茶杯与茶壶。笔者有一次与本小报编委黄建敏先生每人化三元钱听了一下午的书。当你坐在真正的明清建筑内,享受着真正明清书场的氛围,听着常州评弹团一位说书老前辈的《清宫十三朝》的评话,环顾周围又都是穿着简朴的乡镇老人,他们左手用紫砂壶和小瓷杯喝水,右手吞云吐雾,轻松自在,悠闲自得,好一股几百年前的空气,当今生活在上海大都市的人们是很难享受得到这样的旧时明清气氛的。我游览江南众古镇十几年,也可祘是游览江南古镇的"行家",就书场而言,邮票上的“江浙六古镇”也没有这股旧气、土气与净气。
七宝古镇同属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千年古镇有它的千年历史与故事,有它的千年民风与民俗。从藏有金字莲花经的千年七宝古寺(已毁)到枕玉斧的五百岁蒲汇塘桥(已重建),无不散发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芒。望更多的千年古镇点缀于中华大地,使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的现代文化同存于人类历史之中。